
經濟日報 吳馥馨
電業法修法已通過且施行,政府也將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20%的目標入法,再生能源發展看似萬事俱備」,但對再生能源業者而言,仍有困境待解,本報特製作專題,讓各界了解政府推動再生能源,「還欠哪些東風」。 「台灣現階段可直接施作太陽光電的土地,仍只有1,253公頃,而這些都是馬政府時代公告的前朝土地。蔡總統強調施政百日有感,但上任都快滿周年了…」永鑫能源公司董事長湯孟翰焦急地說。
電業法修法後,為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20%的目標,再生能源政策目標為2025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目標20GW(10億瓦),離岸風電設置3GW。湯孟翰對太陽光電有源源不斷的商機感到興奮,又扼腕土地遲遲沒有新公告,僧多粥少下讓地主坐地起價,土地價格被哄抬到業者只能望利興嘆。
永鑫能源成立於2012年,是一群台大「七年級生」創業成立的再生能源系統業者;從創業初期因缺乏資金,只能尋找標的,蓋完電廠後出售給他人,賺取工程顧問費,如今已有能力藉由融資擁有電廠了。
湯孟翰說,在政策大力支持前,永鑫並未擁有電廠,直到去年新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把容量管制線拿掉,才有比較大的成長。今年能源局進一步把年度競標上限拿掉,改採免競標,預計業務量會大幅上升。不過,隨著太陽光電裝置速度愈來愈快,他對於用地不足的問題憂心忡忡。
太陽光電發電系統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郭軒甫表示,政策缺乏整合、沒有足夠的場地、饋線不足、欠缺資金是太陽光電系統商普遍遭遇的四大困境。 郭軒甫說,饋線問題明顯感受台電「變了」,過去像站在外圍似的,被動等著業者盤點出需求再拉饋線,如今是站在內圈與系統商共同解決饋線問題,饋線滿了,主動協助如何再拉,費用如何分攤等,但其他三項看起來沒有太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