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Nov. 09

三個七年級生攜日本經驗 搶太陽能兆元大餅

張建偉(左起)、譚宇軒的雲豹,及湯孟翰的永鑫,在多項指標性案場均有合作。
張建偉(左起)、譚宇軒的雲豹,及湯孟翰的永鑫,在多項指標性案場均有合作。
今周刊1090期 吳靜芳

台灣喊出二○二五年太陽能裝置容量目標達到二千萬瓩的商機,投資規模上看一兆元。這塊大餅,不只老企業磨刀霍霍,不少新面孔也積極卡位。

十月二十六日,立法院鎮江會館屋頂型太陽能電站啟用,九十九瓩的裝置容量並不算大,但背後團隊格外引人矚目——維運及持有太陽能電站的雲豹能源董事長張建偉、執行長譚宇軒,以及工程商永鑫能源董事長兼總經理湯孟翰,都是七年級生。

「日本(電站)的黃金時代過去了,現在是台灣的黃金時代。」譚宇軒一二年與高中同學湯孟翰成立永鑫,專攻電站系統工程,兩人很快嗅到日本太陽能電站的龐大商機,成立「Asia Power」,在一二年的日本綠電元年,殺進市場。

湯孟翰有日語能力及產業經驗,加上商學院畢業的譚宇軒熟悉金融財務操作,在日本是少見的台灣團隊。但裝置容量一萬瓩以下的電站不容易取得資金。這對搭檔萬事俱備,差的只有錢。

商機》風險低 內部報酬率10%起跳

當時,張建偉在香港管理三億美元的基金,期貨、金融、飯店、餐飲……什麼都投,「講這樣比較不好意思,那時候創投的錢多到花不完,」張建偉語調明快奔放,「Kai(譚宇軒)跟我說,有一個地方(太陽能電站)瞬間就把你的錢花掉。我起初不相信,『有政府保障,還有二十年收益』?你唬我啊?」

從大學開始玩投資的張建偉,了解遊戲規則後,很快和譚宇軒達成共識:透過槓桿融資,太陽能的內部報酬率(IRR)起碼一○%,加上低風險特性,可能是他們至今碰過最好的投資標的。張建偉說,「以前做創投是見錢眼開,太陽能是開眼見錢啊!」

張建偉在台灣成立亞洲電力,成為Asia Power的資金源頭,三人合力在日本開發上百個電站,直到日本逐漸下修躉購(簽定長期採購的合約)費率,他們決定把重心擺回台灣,張建偉並延攬譚宇軒擔任執行長,在一六年成立雲豹能源,專攻太陽能案場開發與管理。而案場的電站系統工程,雲豹則與湯孟翰領軍的永鑫密切合作。

去年,雲豹開發規模仍不到二萬瓩,今年已近九萬瓩,雖然排不上前幾名,但雲豹不只搶先在雲林四湖建置首座地層下陷區電站,還拿下桃園埤塘、高雄滯洪池等最大水面型標案,也搶下目前最大屋頂型標案台船。

張建偉盤算的是資金方的動向。「今年顯著地看到很多外資來台灣,銀行、壽險、PE(私募基金)都在找太陽能案子投資,而所有milestone(指標性)案場都在我們公司。」

未來,雲豹將建置電站並賣給資金方,在買賣之外,也可附帶電站維運合約——從電費收入中,收取六%至八%比率不等的維運費用。這個模式,吸引太陽能大廠新日光,與雲豹、永鑫結盟成立雲豹日光,搶攻電站維運商機。「有可能明年我們做五十萬瓩,三萬瓩是自有電站,四十七萬瓩是買賣電站,全部五十萬瓩都由我們維運管理。」張建偉說。

新日光董事長暨執行長特別助理許嘉成分析,當電站賣給金融機構或私募基金,買方會要求賣方保證發電量,考驗電站維運品質,「規模大,維運品質會上升、成本下降。」新日光評估合作時,就是看在雲豹拓展案場迅速,而永鑫累積大規模案場施工經驗。

張建偉用這樣彈性的商業模式,說服矽谷創投名人、橡子園創投董事長陳五福投資雲豹。放眼望去,雲豹團隊幾乎都是金融、財務背景出身,這是他為了未來太陽能資金戰所做的準備。

優勢》 台日電站經驗 吸麥格理合作

而日本的經驗,也讓湯孟翰得以將日本電站工程的know-how帶回台灣。例如,在日本電站工程必要的品管流程中,一定有抗強風的基樁拉拔測試,永鑫是少數在台灣開始納入拉拔測試的廠商。一步步攻城掠地下,永鑫如今在台日兩地建置電站裝置容量已破十萬瓩,並吸引外資麥格理與永鑫合資,成立永鑫再生能源開發,競逐台灣漸漸釋出的太陽能案場土地。

「未來應用端有非常多新的商業模式。」湯孟翰舉例,智慧電網、蓄電池與太陽能的結合,都是永鑫可著力之處。未來,他還想進軍住家屋頂型市場。

三個年輕企業家,如何在台灣太陽能老產業中闖出新意,業界矚目。

雲豹能源
成立:2016年
實收資本額:6.4億元
董事長:張建偉
執行長:譚宇軒
主要業務:電站經營與維運

永鑫能源
成立:2012年
實收資本額:9千萬元
董事長兼總經理:湯孟翰
主要業務:電站系統建置工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