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Oct. 25

兼具天秤兩端 永鑫能源盡力為地方與產業打造共生共榮典範

  永鑫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臺灣太陽能產業前三大開發商,也是早期進入日本市場的太陽能開發營運商之一。該公司提供「一站式」服務,從太陽能系統的規劃、設計、施工、維運到資產管理,都能提供專業的整合解決方案,協助客戶實現能源轉型的目標。永鑫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服務品質受到國際市場的高度認可,目前在臺灣和日本兩地的太陽能開發及建置實績已超過 500MW 。

  去年成為永鑫能源執行長的陳必揚有國內外開發太陽能案場的豐富經驗,從多方面比較了國內外的開發情況,他指出太陽能案場開發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的因素,開發前很難預測最終的案場容量,例如 2MW 和 50MW 的案場,其經濟效益差異很大,因此要做許多風險評估,並且能夠靈活應對。

  他舉例說,建設太陽能案場時,要和地主、周邊居民進行良好的溝通和協調。同時,要確保太陽能發電是否能穩定發送至台電端;針對客戶端也必須確保台電能買進這些電。此外,要將案場產生的電輸送到變電所也是一項挑戰,有些案場距離變電所有兩三公里,有些甚至有九、十公里,這涉及到公私單位路權等問題,需要和相關單位協商和處理。這就是為什麼永鑫能源現在有逾十個部門,超過 150 名員工,因為有很多事情必須溝通考量與面面俱到。

  要達成淨零永續的願景,能源轉型是必要的步驟,而太陽能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一環,但在臺灣這樣的人口密集、土地有限的國家,要如何有效利用太陽能?作為新加坡人並且在多個國家有過案場經驗的陳必揚有著不同的看法,他認為新加坡的土地更加稀缺,所以他不覺得土地不足是一個問題,相反地,永鑫能源在臺灣最大的困難點,就是如何說服地主取得用地。他指出,如果目前的土地沒有被使用,其實用來發展再生能源是比較好的選項,例如那些因為地層下陷而不適合耕種的土地,但是目前社會上對於發展再生能源還是有很多誤解需要溝通討論。

  永鑫能源的太陽能事業一直跟著趨勢與政策與時俱進,適應不同的環境與需求。從最初的屋頂型太陽能,到後來的地層下陷區,再到現在的漁電共生與農電共生。這些方案不僅提供了再生能源的發展,也兼顧了地主的利益,讓他們可以在太陽能板下繼續從事漁業或農業,減少了土地利用的衝突。陳必揚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在漁電共生、農電共生領域,臺灣算是做得最成熟。

  去年二月,永鑫能源推出一支影片,內容是以永鑫能源於 2020 年完工的嘉義縣新塭滯洪池光電系統 也是全台最大的水面型滯洪池光電系統,以及周邊生態為重點的案場紀錄片。新塭滯洪池光電系統裝置容量為 35.5MW,年減碳量相當於70座大安森林公園。有別於常見的屋頂型及地面型光電系統,水面型光電系統在組裝上加倍困難,此外更要顧及生態的維護,因此設計此案時,將包含水面及所有升壓設備的設置面積規劃為 30.4 公頃,以不超過總水域面積50%為設置宗旨,並在周邊設置綠廊與賞鳥亭等。這支影片的訴求在於傳達一個重要概念:發展再生能源,環境的犧牲不是必須,只要透過完整的規劃與配套,也能打造出能讓生態與產業共榮、共好的典範,進而減少大眾對於發展再生能源的誤解。

  永鑫能源 2012 年成立,從太陽能施工廠商的這一個角色開始到 2018 年的時候進入到開發商的角色,2022 年全球最大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的貝萊德另類資產旗下氣候基礎設施投資團隊,正式百分之百入股永鑫能源,有了貝萊德的支援,永鑫也開始跨足其他的再生能源領域。去年,貝萊德另類資產透過永鑫能源投資臺灣充電服務商-源點科技 (EVOASIS),同時,永鑫能源也進軍儲能領域,正式跨足儲能及充電樁。陳必揚表示,公司未來的關注焦點依然是再生能源,但不只建太陽能案場,還要做更多。

  陳必揚表示,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是一個重要的課題,不能只看太陽能電場的建設規模,而要考慮太陽能發電的特性和需求。例如,太陽能發電在中午時段最高效,但這時候用電量並不一定最大,所以可能會有發電量過剩的情況。要解決這個問題,儲能技術是關鍵。儲能技術可以將多餘的電力儲存起來,在用電高峰時段釋放出來,平衡供需關係,提高再生能源的使用率。他也提醒,為了達到 2050 年再生能源佔 40GW 的目標,也就是 20% 的比例,必須有足夠的儲能設備,可以將多餘的再生能源暫時儲存,並在需求高峰時釋放出來。他認為,儲能的比例應該至少達到20%,才能有效利用再生能源,減少浪費和污染。

  隨著電動車的普及,充電樁的需求也會增加,而充電樁的電力來源必須是再生能源,才能達到淨零減碳的目的。陳必揚認為,永鑫能源擁有多年的開發和運營經驗,以及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有責任與政府和社會各界合作,推動更多的綠能計畫,提供穩定和乾淨的再生能源,讓臺灣的綠能發展邁向新的高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