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召百企業率先簽署瓶裝水減量計畫 源頭減塑增加台灣永續競爭力
塑膠製品的生產和消費量逐年增加,不僅加遽了氣候危機,廢棄塑膠更嚴重影響海洋生態與人類生活環境。6 月 16 日正是「World Refill Day」,源於英國的非營利組織對於「Reuse & Refill」概念的倡導。
留意到全台灣每年約使用 60 億支寶特瓶,其中 10 億支來自於瓶裝水的事實,曾獲總統盃黑客松卓越團隊殊榮的「奉茶行動」App 自 2020 年開始,即運用科技串聯群眾智慧,協同政府部門、大型企業、商圈店家等成立奉茶站,讓出門在外的旅人藉由 App 可以隨時找到水源,不必購買瓶裝水而製造廢棄物。
截至目前為止,「奉茶行動」App 使用者累計超過 23 萬,全台共設有 1 萬 3 千處奉茶站,已減少了 142 萬瓶的瓶裝水使用,往源頭減塑的目標已邁進了一大步。「奉茶行動」藉科技彰顯了台灣社會的創新能量,連數位發展部部長唐鳳都讚譽有加。
據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日前提及,「人類每年生產超過四億噸塑膠,其中三分之一僅使用過一次。」源頭減塑行動刻不容緩,「用完就丟」的使用模式(a throwaway single-use model)需被終結,促使聯合國於去(2022)年宣告《全球塑膠公約》將於 2024 年納入一次性塑膠使用的法規,敦促各國政府加速發展「重複使用」(reuse)和「重複填裝」(refill)的系統。
為了加速聯合國 SDGs 目標實踐,以及響應 2030 年全面禁塑政策的落實,「奉茶行動」今年再發起瓶裝水減量倡議計畫,以台灣淨零排放中的「生活轉型」為主要訴求,邀請全台共 100 家的公部門、組織、企業,率先簽署「RF100 喝水零廢承諾計畫」,承諾於 2030 年前達成內外部活動的 100% 瓶裝水減量。簽署此計畫除了實踐企業環境責任,更期待能帶動台灣整體消費生活的轉型與改變,同時以行動增加台灣未來的永續競爭力。